(一)《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规定主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A)。并规定主机房应远离噪声源。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消声和隔声措施。
噪声是一种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它会使人烦躁与贫乏,注意力分散,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凡是有条件的场合,都应尽量采取措施降低环境的噪声值。
具体考虑降噪措施如下:
1、地坪上安装的绝热层,可吸声3db,活动地板可隔声20db。
2、整个机房区各机房之间设置了具有40db隔噪声能力的围墙或玻璃隔断(围墙的“硬板”——声音阻尼;保温层——吸声)、玻璃隔断,隔声15db。可有效地避免了各个区域之间的噪声串扰。
(二)《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规定电子计算机机房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这对精密空调区尤为重要,精密空调区夏季温度控制在23 ±2 ℃,冬季温度20±2 ℃,与外界温差较大,从节能考虑更要采用相应的隔热措施。
在精密空调区域,沿地坪铺设橡塑保温层及镀锌钢板,各房间的轻钢龙骨隔断和贴面墙内填充保温棉,起到隔音、隔热的作用。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规定精密空调区的洁净度标准为:A级,空气含尘浓度,在表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采用精密空调的机房区域需要具体考虑净化要求,其他级别的房间可不考虑。要达到国标要求的标准,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 尘源主要为从外界引入的新风,新风滤尘效率要控制在70%以上;
2. 精密空调机滤尘效率要控制在95%以上;
3. 机房区内设置正压新风系统,室内比室外气压高9.8pa,可有效地拒灰尘于室区外;
4. 精密空调循环送风量在300m3/H/(KW泠量),通常采用的空调机循环风量可将室内空气每小时循环过滤30次以上,在市内大气含尘量的特定条件下,空调气流循环次数在20次/H时,机房含尘量便可控制在优于A级水平;
5.通常计算机机房采用典型的“上回/下送”的空调气流组织方案,送风主风流是在地板下送风静压箱内输送,送风气流经地板送风口进入场地,场地内的气流自下而上流动,场地上的灰尘随空气气流进入吊顶内的回风静压箱。进而,在空调机回风口负压吸引下回入空调要进行灰尘过滤。因而,场地内含尘量大大下降;
6、机房内送/回风静压箱内,进行净化工艺处理,墙面采用光洁不散尘、不积尘的装修材料。
对于机房而言,湿度过大或水气的产生将会给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磁介质、纸介质、电缆等带来严重危害,从建筑的角度考虑,同样会对围护结构产生不利。《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规定,A级标准的计算机机房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
对于本项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考虑防水要求
(一)、防止新风气流因温差结露
机房区的新风如果直接引自室外大气,高温季节,湿度高时,引入的新风与机房内23℃+-2℃气流相遇进会产生少量冷凝水,将新风机组设置在精密空调的上端,引入的新风直接进入空调内部,产生的冷凝水可汇入空调机内,由空调机的排水管直接出。
(二)、防止因空调机意外情况下漏水
在环境监控系统中,对空调区地面设有漏水感应自动监测系统,可实时定位的监测地面漏水状况。
(三)、防止相邻的水喷淋灭火区消防喷水加湿水管系统漏水及其它水源侵入机房区,沿机房周界墙体下安装高700mm防水地垅墙、阻止外界的水流入机房。
(四)、防止场地外墙渗水
场地围护上的外墙内墙面做防水处理工艺后安装内墙面护层结构。
主材为非燃性或难燃性外,其它材料尽可能选用难燃性材料,所有木质隐蔽部分均刷防火漆作防火处理。疏散口设有醒目的紧急出口标记,便于人员疏散。
为了防止老鼠对线缆的破坏,所有机房与外界连接的管线槽口处均以专用防火泥封堵,各消防分区的围护上下均作适当的隔离封堵;机柜下开孔均加有PVC护套;各专业管线均分别放置在各自的金属桥架内或外套金属管。
计算机及网络通讯设备投入服务后如无一个长期稳定的供电系统来保证计算机及网络通讯设备和有关外围设备正常运行,势必造成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后果。一个优质高效的配电环境在机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机房配电是整个机房的心脏,也是机房工程中的重点。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必须首先保证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计算机系统是由许多复杂的高密度组装的电子器件组成的中央处理机(CPU)、服务器以及高精密的外部设备组成的。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某一环节很难避免发生故障。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成为影响计算机发展与应用的核心问题。而计算机房工程的可靠性与机房环境、供配电、接地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对供配电系统和接地系统而言,如果处理不得当,将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可靠运行。合理先进的功配电设计会有如下效果:
对计算机房内静电的影响而言,静电可以通过人体、导体触及计算机可导电外壳时,有可能击穿其电子器件而使计算机出现偶然性故障及器件损坏。
如果供电电源质量没有保证,供电频率超出计算机要求的稳态频率偏移范围,将降低计算机抗干扰能力,辐射到空间的信息将面临有可能被干扰,被篡改,甚至被窃取的危险。
例如:计算机房照明,如果处理得当,将会大大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缓操作人员的视疲劳程度,减少操作上的误动作。
计算机系统能否正常工作,除了本身的软硬件条件外,还有外部工作环境,主要是影响该系统正常工作的外部及内部过电压,据最新统计,电子信息设备常因元件被击穿或烧毁而停止工作,重要的原因是这类设备的元件耐暂态过电压的水平很低,如果设备的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暂态过电压,而线路又未设置必要的暂态过电压保护器,则设备的电子元件将被击穿。防止外部及内部过电压也是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投资的一部分,如果忽略了这部分投资,造成系统的损坏,出现更换及维修设备的费用,从一定时期的周期投资费用上来讲,很可能超过一次性装备防过电压设备的费用。在这里暂不计政治、社会及其它影响,有可能这方面的影响远比防雷器件的投资大得多。
过电压的概念:由电源系统外部(主要是雷电)和系统内部工作造成的工作电压超过正常供电值,即称为过电压。暂态过电压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只有几十微秒的时间,但危害却很大。经观测证明大地被雷击时,负电荷放电的能量平均为30kA;发生正电荷向大地放电的雷击显得特别猛烈,一般为100 kA,高的达200~300kA。
从大量的计算机雷击事例中分析可以认为: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
沿电源线路侵入的雷电电流不但可以损坏室内各种电气设备,甚至还引起室内的电气起火。机房内电子设备的电源系统是由市电经低压配电柜再经过分配电柜输送到机房,而电源线路又是雷电入侵的主要通道,因此根据IEC1312防雷及过电压规范中有关防雷分区的划分,针对重要系统的防雷应分为三个区,分别加以考虑。只做单级防雷可能会带来因雷电流过大而导致的泄流后残压过大破坏设备或者保护能力不足引起的设备损坏。电源系统多级保护,可防范从直击雷到工业浪涌的各级过电压的侵袭。
电源线路是雷电入侵的主要通道,因此根据电源系统的防护原则,应对电源系统的防雷应采取多重保护、层层设防的原则。
计算机网络中由于大量使用集成电路芯片等微电子元器件。这些器件的击穿电压往往只是几十伏,最大允许工作电源也只是mA级的,对感应雷、静电干扰、电磁辐射干扰等引起的瞬间过电压及浪涌电压的承受能力大为减弱,因此必须在信号线中安装雷器:如RS232串口防雷器、RJ45接口防雷器、馈线防雷器等;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由于目前进出机房的通讯线缆不能统计,所以我们在报价中没有具体报出信号防雷器的型号,在所有网络设备安装完毕后在进行信号防雷器的配置和安装。
接地系统是机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机房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和机房电源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起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作用。 接地系统是由接地体、接地引入线、地线盘或接地汇接排和接地配线组成。接地系统的电阻主要由接地体附近的土壤电阻所决定。如果土壤电阻率较高,无法达到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的要求,就必须采用人工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